1. 茶葉水里的毛毛蟲是什么
一、越冬休眠期防治
1、發(fā)生特點: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底,隨著氣溫下降,各種病蟲先后潛伏越冬。
茶小綠葉蟬以成蟲在茶樹或茶園內(nèi)外的雜草、作物上越冬;茶毛蟲以卵,黑刺粉虱以幼(若)蟲,茶橙癭螨以幼、成螨,均在茶樹葉片上越冬;茶尺蠖以蛹在表土或枯枝落葉中越冬。
2、防治措施:結(jié)合茶園冬季管理,進行越冬防治,能有效減輕來年病蟲為害。越冬期間,組織人工摘除茶毛蟲卵塊;通過清園除草,及時清除茶園的枯枝落葉,鏟除茶園內(nèi)及周圍的雜草,集中作堆肥,破壞茶小綠葉蟬等害蟲的越冬場所,降低越冬成活率。結(jié)合冬耕培土、施肥,在秋茶結(jié)束后把茶尺蠖等害蟲翻到地表或深埋殺死;也可在施肥開溝后,將茶叢根際的表土及落葉扒入溝內(nèi),然后施肥蓋土,以消滅表土層的蟲蛹及減少病害菌源。對茶橙癭螨等螨類發(fā)生嚴(yán)重的茶園,噴0.5度波美石硫合劑封園。
二、早春防治
1、發(fā)生特點:早春,茶毛蟲第1代幼蟲3月下旬開始為害,2齡前幼蟲常數(shù)十頭至百余頭,聚集在葉背取食葉肉,也多在茶叢中、下部兩側(cè),食量也很小。茶尺蠖第1代3月底開始為害,這代幼蟲發(fā)生整齊,也常有發(fā)蟲中心。越冬代黑刺粉虱幼蟲3月至4月上旬繼續(xù)生長發(fā)育,刺吸茶樹汁液。
2、防治措施
:在冬季沒有進行人工防治的茶園,可結(jié)合早春茶樹的輕修剪,剪除有病蟲梢、葉,并將剪下的枝葉連同枯枝落葉一同清除出園,妥善處理。結(jié)合早春施肥、除草,可直接或間接的消滅在土中棲息害蟲的部分幼蟲和蛹。
同時保護和利用好等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或?qū)⒏鞣N害蟲的病原真菌、細菌、病毒等有益微生物人為培養(yǎng)后人為散放到茶園中去,使其侵染有害生物。
三、春茶期防治
1、發(fā)生特點。春茶采摘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時間1個月左右。第1代茶黑毒蛾、茶毛蟲、茶尺蠖、茶蠶及蓑蛾類的幼蟲繼續(xù)取食,食量漸增,茶黑毒蛾、茶毛蟲開始逐遷于茶叢表面為害新梢嫩葉。5月上旬,第1代黑刺粉虱幼蟲開始為害,以茶叢中下部葉背較多;茶小綠葉蟬等也相繼開始為害。
2、春茶期防治措施
:分批及時采茶,對茶小綠葉蟬等具趨嫩習(xí)性、分布在采摘部位的病蟲,均能被其經(jīng)常采除。分批及時采茶,對在幼嫩芽葉上為害的病蟲,還可減少病蟲寄主食料(幼嫩梢、葉),而使其為害減輕。對歷年茶毛蟲為害較重的茶園,可在春茶期大面積連片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成蟲。對蟲口密度高必須用農(nóng)藥防治的茶園,選用生物農(nóng)藥進行防治。
四、夏秋季防治
1、發(fā)生特點:從5月下旬開始直至10月上旬,是茶園夏秋季管理階段,該階段氣溫高、降水多,茶樹害蟲發(fā)生頻繁、危害重,各種害蟲往往同時交叉發(fā)生。
2、防治措施:結(jié)合農(nóng)事活動,可采用農(nóng)業(yè)措施、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xué)用藥等多種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5月底—7月中旬通過修剪、采摘,及時帶走為害嫩葉層的茶橙癭螨和茶小綠葉蟬;在茶尺蠖、茶毛蟲幼蟲發(fā)生期,使用病毒殺蟲劑防治,成蟲發(fā)生期,可采用性信息素和燈光誘集成蟲。7月中下旬使用色板誘殺黑刺粉虱、茶小綠葉蟬成蟲。
夏秋季茶樹害蟲防治,要根據(jù)蟲情、參照防治指標(biāo)、在防治適期選擇在茶樹上已登記使用的農(nóng)藥,嚴(yán)格按照說明書的使用劑量防治。推薦一藥多治或不同類型農(nóng)藥的合理混用,提高防效。使用在茶樹登記的植物源、礦物源農(nóng)藥如苦參堿、藜蘆堿、礦物油等代替化學(xué)農(nóng)藥防治害蟲,提高用藥安全性。
2. 像毛毛蟲的茶叫什么名字
【貓毛蟲】
這種毛蟲看上去人畜無害,但其實它被稱為美國最毒的毛毛蟲。很多當(dāng)?shù)貎和檬钟|摸貓毛蟲之后,都會劇痛難忍。有的時候,它們也會偶爾從樹上掉下來砸中人,使人受傷。被這種毛蟲蟄過后如同被蜜蜂蟄過一般,疼痛會迅速加劇,像疼到骨頭里去了。至于究竟會有多痛,取決于你被刺到了哪里,以及有多少根刺扎進了你的皮膚。曾在手上被刺過的人說:痛的感覺可以直達肩膀,而且可以痛上 12 個小時。
2.【鞍背蟲】
一種常見的刺毛蟲,它渾身布滿的毛刺有劇毒,好在具有極強分辨度的形狀和顏色讓它難以隱藏。它只有1英寸長,兩頭呈凸起的深棕色部分,中間是陷下去的綠色部分,形狀看起來就像個馬鞍。
3.【茸毒蛾】
學(xué)名“Calliteara pudibunda”,廣泛分布于丹麥山毛櫸樹林。這種昆蟲在丹麥繁殖后代,6月份在天空中飛舞的暗灰色的蛾便是這些另類的家伙。據(jù)悉,每只雌性茸毒蛾可產(chǎn)下300-400枚卵,孕育母蛾的蛹就位于產(chǎn)卵地非常近的地方。茸毒蛾幼蟲長有大量毛發(fā),很容易被風(fēng)吹走。待到晚秋時,幼蟲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此時的體長達到5.2厘米左右,體色非常漂亮?;歼^程在樹葉上進行,它們首先努力作繭,最終化蛹為蛾。
4.【洋辣子】
屬鱗翅目刺蛾科。別名綠刺蛾、青刺蛾、黃緣綠刺蛾、四點刺蛾、曲紋綠刺蛾等,俗稱癢辣子。分布地域廣泛,幾乎遍及全國。成蟲體長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體綠色;復(fù)眼黑褐色;卵扁橢圓形,淡黃綠色,老熟幼蟲略呈長方形,初黃色,后稍大為黃綠至綠色;蛹卵圓形,初為乳白色至淡黃色,后漸變?yōu)辄S褐色;繭橢圓形堅硬,顏色多與寄主樹皮色,一般從灰褐色至暗褐色。
5.【刺毛蟲】
刺蛾的幼蟲。每年6~9月份是刺毛蟲的盛發(fā)期。它屬于鱗翅目刺蛾科。生活史分卵、幼蟲、成蟲、蛹四個時期。該蟲種類較多,我國常見的刺毛蟲有黃刺蛾及青刺蛾的幼蟲。多見于綠色葉面。食葉而生。多毛且易蜇人。常見品種較多,如扁平狀、棱柱狀(如圖)等,多為刺蛾幼蟲。曾大量生長在北方夏、秋季的紫穗槐等灌木和臭椿植物上。幼蟲結(jié)繭于枝條上,直徑約6-10mm,呈卵圓形,白色帶灰色條文像微縮的西瓜。 詳情請參閱 刺蛾 詞條。有地區(qū)稱呼它做刺毛花、火辣子、扒架子,山東淄博地區(qū)稱呼掃毛架、掃馬架、騷毛架等。
6.【活辣子】
又名豁辣子,毛辣子,洋辣子,爽麻夾子(山東部分地區(qū)叫法),各地叫法不一。刺蛾的幼蟲 ,一種軀體像樹葉顏色的有毒蟲子。幼蟲肥短,蛞蝓狀。無腹足,代以吸盤。行動時不是爬行而是滑行。幼蟲體色鮮艷,人碰到蟲身上的有毒刺毛就會被蟄,并引起皮疹,被扎后有疼、癢、辛、辣、麻、熱等感覺,可伴隨長時間腫脹。傷口被碰到時仍會引發(fā)疼痛。小鳥不會輕易接近。以植物為食。在卵圓形的繭中化蛹,繭附著在葉間。
7.【麗綠刺蛾】
為鱗翅目刺蛾科的一個物種。分布于中國境內(nèi)北起黑龍江,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起國境線,西自陜西、甘肅折入四川。寄主包括 茶、梨、柿、棗、桑、油茶、油桐、蘋果、芒果、核桃、咖啡、刺槐等。 幼蟲食害葉片,低齡幼蟲取食表皮或葉肉,致葉片呈半透明枯黃色斑塊。大齡幼蟲食葉呈較平直缺刻,嚴(yán)重的把葉片吃至只剩葉脈,甚至葉脈全無。
8.【扁刺蛾】
為鱗翅目、刺蛾科扁刺蛾屬的一個物種。分布在全國各地,黃河故道以南、江浙太湖沿岸及江西中部發(fā)生較多。除危害棗外,還危害蘋果、梨、桃、梧桐、楓楊、白楊、泡桐等多種果樹和林木。扁刺蛾以幼蟲取食葉片為害,發(fā)生嚴(yán)重時,可將寄主葉片吃光,造成嚴(yán)重減產(chǎn)。
9.【波刺毛】
為鱗翅目,剌蛾科。分布在東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國外也有。寄主于麻類、桑樹、茶樹、蘋果、梨、桃、李、杏、櫻桃、山楂、海棠、大棗、野酸棗、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等多種果木;及藥用植物、花卉等??惺橙~。低齡啃食葉肉;稍大則成缺刻和孔洞。嚴(yán)重時食成光稈。
10.【食肉毛毛蟲】
據(jù)《國家地理》報道,科學(xué)家在夏威夷熱帶雨林發(fā)現(xiàn)了食肉毛毛蟲,而且它們對蝸牛情有獨鐘。這些毛毛蟲用絲網(wǎng)纏住伏在葉子上的蝸牛,然后將它們活生生將它們吃掉。
3. 茶葉上的毛毛蟲
茶樹三大害蟲: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尺蠖 。 你說的八股丁 沒聽過。。。。。。
4. 茶葉水里有毛毛
采用芽葉加工的茶,沖泡時,茶湯表面會有毛毛層,這個是正常現(xiàn)象。這些小毛毛稱之為“豪”,生長在茶葉背后。茶葉沖泡后,會懸浮在水中,特別是綠茶類。此種現(xiàn)象說明茶葉采摘時較為鮮嫩,也能以此鑒別茶葉的質(zhì)量。而且這些茸毛很有營養(yǎng)價值。
5. 茶葉水里面好多小毛毛是啥
采用芽葉加工的茶,沖泡時,茶湯表面會有毛毛層,這個是正常現(xiàn)象。這些小毛毛稱之為“豪”,生長在茶葉背后。茶葉沖泡后,會懸浮在水中,特別是綠茶類。此種現(xiàn)象說明茶葉采摘時較為鮮嫩,也能以此鑒別茶葉的質(zhì)量。而且這些茸毛很有營養(yǎng)價值。
6. 茶葉水里面有細小毛毛
能喝,是茶毫
茶毫有些人會誤認(rèn)為臟東西,其實想要區(qū)分也是很簡單的,茶毫畢竟是茶葉的一部分,還是能夠提升茶葉香氣的物質(zhì),所以肯定和雜質(zhì)是有區(qū)別的。
當(dāng)茶毫漂浮在茶水上面的時候看著很臟,但是茶湯卻依然是透亮的,如果是雜質(zhì),或者混入雜質(zhì),那么茶湯肯定會變得很渾濁,這也就成為了區(qū)別茶毫和雜質(zhì)的重要標(biāo)志。
7. 茶葉水里的毛毛蟲是什么東西
1、茶蚜
茶蚜聚集在新梢嫩葉背及嫩莖上刺吸汁液,受害芽葉萎縮,伸展停滯,甚至枯竭,其排泄的蜜露,可招致煤菌寄生,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2、茶毛蟲:
中國各產(chǎn)茶省均有分布,是中國茶區(qū)的一種重要害蟲。主要為害茶葉,還可為害油茶、柑桔等。幼齡幼蟲咬食茶樹老葉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葉成缺刻。幼蟲群集為害,常數(shù)十至數(shù)百頭聚集在葉背取食。發(fā)生嚴(yán)重時茶樹葉片取食殆盡。
擴展資料:
抗寒性強的品種有祁門種、黃山種、茗洲種、柿大茶、安徽1號、安徽3號、安徽7號、皖農(nóng)95、樂昌白毛茶、恩施大葉茶、鶴峰苔子茶、高芽齊、白毫早、宜興種、茴香茶、寧州2號、紫陽種、顧渚紫筍、藤茶、水古茶、龍井43、龍井長葉、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農(nóng)113等。
寒性較強的品種有楊樹林783、黃荊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葉烏龍、福云6號、福云10號、碧波茶、鋪埔白葉、五嶺紅、臨桂大葉茶、都勻毛尖、黔循601、信陽種、信陽10、宜昌大葉茶、云臺山種、藍山苦茶、江華苦茶、君山種、儲葉齊12、錫茶5、錫茶11、贛茶1號、青山大有、臺茶13號、蘋云、眉峰等。
8. 茶葉水里的毛毛蟲是什么蟲
一、人工防治
對蟲體較大,易于捕捉的害蟲(如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的護囊,茶毛蟲、茶黑毒蛾的卵塊),可組織人工摘除。同時,隨手捏茶小卷葉蛾等的蟲苞;對茶膏藥的菌膜用竹片刮除。
二、剪除病蟲枝
對茶枝鐮蛾、茶枝木蠹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蟲等,可人工剪除被害枝。
三、清園除草
及時清理茶園的枯枝落葉,鏟除茶園內(nèi)及周圍的雜草,集中作堆肥,可消滅茶炭疽病、茶輪斑病等的菌源,破壞茶刺蛾、假眼小綠葉蟬等的越冬場所,降低越冬成活率。
四、冬耕培土與施肥
有冬耕習(xí)慣的茶區(qū),可把部分茶尺蠖、油桐尺蠖、茶麗紋象、茶芽粗腿象等,翻到地表或深埋殺死;也可在施肥開溝后,將茶叢根際的表土及落葉扒入溝內(nèi),然后施肥蓋土,以消滅表土層的蟲蛹及減少次年茶云紋葉枯病等葉面病害的初次侵染菌源。冬季培土,對茶蠶、茶刺蛾等的防治,效果會更好。
9. 茶毛蟲圖片
1、以“種”防蟲
即采用適當(dāng)?shù)姆N植方式減少病蟲發(fā)生。如開辟新園時用無病蟲的苗木,盡量采取叢栽或條栽的方式,避免過度密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茶園合理間作,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減少病蟲大發(fā)生的機率。但在小綠葉蟬發(fā)生嚴(yán)重的茶區(qū),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斜紋夜蛾發(fā)生地區(qū)不宜與紅薯間作。
2、以“蟲”治蟲
保護天敵資源,如對修剪、臺刈下的枝葉,可先堆在茶園附近,以利天敵返回茶園;人工摘除的卵塊、蟲包、護囊等有不少天敵寄主,放在四周有水包圍的壇、缽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行處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釋放于茶園防治害蟲;人工招引益鳥啄食茶園害蟲;保護蝌蚪和青蛙以及養(yǎng)雞鴨防治茶蠶等。可人工大量繁殖和釋放天敵,如茶尺蠖絨繭蜂、赤眼蜂、草蛉、食蟲瓢蟲及農(nóng)田螂蜂、捕食螨等。還可引種天敵昆蟲,開發(fā)和利用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如蘇云金桿菌制劑和病毒制劑防治茶尺蠖、茶毛蟲、茶黑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白僵菌防治茶麗紋象甲和假眼小綠葉蟬,真菌制劑防治黑刺粉虱等。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農(nóng)藥加以利用。
3、以捕(誘)殺蟲
如捕打大尺蠖成蟲,還可捕捉其老齡幼蟲。早春采除茶毛蟲卵塊,捕殺茶毛蟲及刺蛾的群集幼蟲,捏殺卷葉蛾蟲包、蓑蛾蟲袋,還可點燈誘殺成蟲。
4、以采(剪)控蟲
及時采摘,合理修剪,臺刈可改善茶園通風(fēng)透光條件,抑制喜濕或喜郁閉條件的黑刺粉虱、介殼蟲等發(fā)生??蓽p輕蚜蟲、小綠葉蟬、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危害。對有蟲芽葉要重采、強采。夏秋季節(jié)要盡量多采摘、少留葉。秋季如害蟲多,可延長采摘,適當(dāng)推遲封園。
5、以耕滅蟲
一般夏秋季節(jié)翻土1-2次為宜。對麗紋象甲發(fā)生嚴(yán)重的地塊,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fā)生。冬季結(jié)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將蠐螬、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環(huán)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翻土?xí)r適當(dāng)鎮(zhèn)壓,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
6、以肥抗蟲
施用有機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癭螨的抗性;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葉蟬的生存;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重施基肥,合理追施春肥、夏肥、秋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平衡施用,并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
10. 長的像毛毛蟲的茶
辣椒喜歡生長在干爽的環(huán)境中,不耐旱也不耐澇,澆水要合適合理,生長溫度在23-30度,溫度低生長緩慢。溫度過高,對根系生長不利,且易引起蚜蟲、茶磺螨等病蟲害。
辣椒葉長蟲子原因
辣椒葉長蟲子可能是因為平時澆水過多、高溫光照環(huán)境下通風(fēng)不良,悶熱所造成的病蟲害。
辣椒葉長蟲子解決辦法
辣椒長出蟲子應(yīng)將蟲枝蟲葉修剪掉,再用氧化樂乳劑或吡蟲啉溶液兩周噴灑一次,連噴3次,可有效解決。
11. 茶葉水里的毛毛蟲是什么蟲子
茶樹的蟲害問題是茶園管理、種植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本篇文章主要像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害蟲及其防御措施。
1、茶尺蠖(俗稱拱拱蟲、拱背蟲、吊絲蟲)
主要農(nóng)藥:溴氰菊酯、功夫、除蟲精粉、殺滅菊酯、氯氰菊酯等菊酯類藥劑、巴丹、敵百蟲。
防治適期與指標(biāo):在第一、二代、幼蟲發(fā)育到1~2齡占80%,第三代以后占50%定為防治適期,若每叢茶樹有蟲5頭定為防治指標(biāo),此時可用藥防治。
2、茶毛蟲(俗稱毛辣蟲、茶辣子、毒毛蟲)
主要農(nóng)藥:菊酯類農(nóng)藥有特效、以及喹硫磷、敵百蟲、樂果、亞胺硫磷、BT乳劑。
防治適期:在4齡幼蟲盛期防治效果最好。
3、茶剌蛾
主要農(nóng)藥:喹硫磷、馬拉松、氯吡硫磷。
防治適期:當(dāng)每叢茶樹平均達5~8頭幼齡小蟲,即用藥防治。
4、小綠葉蟬(俗稱葉跳蟲、響蟲、茶蜢子)
主要農(nóng)藥:菊酯類農(nóng)藥、喹硫磷、敵百蟲、速滅威、殺螟威、巴丹、優(yōu)樂得、托爾克、尼索朗。
防治適期:在小綠葉蟬第一次高峰期進行防治佳。
5、長白蚧(俗稱茶虱子)
主要農(nóng)藥:喹硫磷、馬拉硫磷、殺撲磷、混滅威、氯氰菊酯、樂果、殺螟松、辛硫磷、速滅威、伏殺磷。
防治適期:掌握在第一、二代若蟲孵化盛末期進行防治。
6、紅蠟蚧(又稱紅蠟蟲、胭脂蟲、紅蚰)
主要農(nóng)藥:同長白蚧。
防治適期:在若蟲孵化后,大部分爬出母殼進行施藥。
7、茶葉螨類(俗稱茶紫蜘蛛、茶紅蜘蛛、茶深長蜘蛛等)
主要農(nóng)藥:克螨特、螨完錫、喹硫磷、辛硫磷、樂果、功夫、三氯殺螨醇、溴螨酯、普特丹、復(fù)方瀏陽霉素、樂斯本、雙甲脒。
防治適期:進行預(yù)防,在茶葉非采集時期、各種螨越冬前早春階段用藥;進行防治,于茶葉采摘期,在發(fā)生中心進行點片挑治。發(fā)生高峰期前進行全面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