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沉浮給人的啟發(fā)
01
作家三毛曾說過:“人生就像是茶一樣,第一道茶苦地和生命一樣,第二道茶香甜地像愛情,第三道茶淡淡的味道就像是清風(fēng)。”
一個人的人生就如同一杯茶,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滋味,我們嘗到的滋味和生活中的經(jīng)歷一樣,時而苦澀時而甘甜,心境發(fā)生了變化,滋味自然而然就會隨之變化。
一壺茶就是一個世界,就像是人生的寫照一樣。
在泡茶的時候,茶葉在滾燙的沸水中浮沉,就像是我們的生活一樣,總有起伏不平的時候。
生活不會永遠的一帆風(fēng)順,也不會永遠的逆風(fēng)不順,所有的艱難就像是對每個人的一種考驗,只有在不斷的磨礪之中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延綿悠長、芳香四溢。
失意不得志的人,能夠在一群得志的人群中,依舊面不改色的談笑風(fēng)生,才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一個得意的人能夠在一群失意不得志的人群中,低調(diào)得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這才是一個會做人的人。
而我們要在跌宕的人生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經(jīng)歷了沸水的滾燙煎熬之后,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02
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正是因為茶的苦與澀,才能讓它回味悠長。
就像是人的一生,只有經(jīng)歷過酸甜苦辣,這一生才算是真的完美,人都是在苦難之間成全自己的。
有一個關(guān)于“苦”的故事,一位圣僧讓每個徒弟帶著苦瓜去修行,他讓每個人在經(jīng)過圣河的時候都把苦瓜放進去泡一泡,然后到達圣殿以后將苦瓜供奉上,并且膜拜它。
晚上的時候徒弟們都?xì)w來,并且按照師父所說的讓苦瓜浸泡在每個圣河的水里,還虔心的膜拜它。
圣僧讓徒弟們將苦瓜做成晚餐,圣僧品嘗了晚餐以后只留下一句話:為什么經(jīng)過這么多圣水的浸泡,苦瓜還是苦的呢?
那是因為人生就是這樣,不經(jīng)歷苦澀是無法嘗出其中的甘甜的,甘苦交替之間,能嘗到其中的苦,才能體會其中的甜。
品茶也是同樣的道理,喝的是茶,但是體會的卻是人生。
只有經(jīng)歷的事情太多了,才會品出其中的百般滋味,這就是人生的寫照,甘甜苦澀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03
在人生青春年少的時候,就像是最開始的茶水,并沒有什么味道,也不能說是無味,而是年少懵懂的我們并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年少不知生活苦。
正是因為不諳世事,所以做事才不計后果,轟轟烈烈地闖蕩過成為我們一生的回憶,那時的青澀最值得我們收藏。
人在中年的時候,生活就開始出現(xiàn)一些甘甜的滋味,因為我們已經(jīng)懂得了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學(xué)會看開,學(xué)會享受。
經(jīng)歷了生活的坎坷,學(xué)會不去為難自己,就像是茶水的清香一樣,回味無窮。
人到老年的時候,生活又進入了另外一種狀態(tài),因為淡忘了許多事情,茶水也會失去很多的味道。
學(xué)會了安然自得,學(xué)會淡然處之,一切都順應(yīng)命運的安排,看淡世間的一切,無欲無求,人生也不過如此而已。
不管是怎樣的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滋味,從來就沒有無味的人生。
就像是茶水一般,有苦有澀,還有甘甜,就是沒有像白開水一樣的平淡無味,就像是水清則無魚,茶清也是無味。
一杯好茶,要經(jīng)過陽光的暴曬,要經(jīng)過嚴(yán)格的篩選,要經(jīng)歷不斷的翻炒磨練,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就像是生活中的我們一樣,世界上的普通人太多了,除了努力,我們別無選擇,因為一切的榮譽都要依靠自己去打拼奮斗。
當(dāng)你堅持過被碾壓的疼痛,熬過被沸水浸泡的煎熬,你離新生就越來越近了。
我們要學(xué)會戒驕戒躁,不動聲色地努力成長,生活要慢慢的細(xì)品才會嘗出其中的滋味。
人生如茶,水清則無味,茶如人生,苦澀過后才是甘甜的滋味,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一生總是平淡得毫無起伏,順?biāo)斓倪^完這一生,比起平淡,我們更要感謝坎坷,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放慢腳步,有些事我們要慢慢來,就像是品茶也要細(xì)細(xì)品,速度決定不了成敗,靜下心來,嘗試放空自己,品味自己的人生,別計較得失,別埋怨憂愁,人生要細(xì)細(xì)品,生活要慢慢來。
一片小小的茶葉,蘊含了百樣人生,或濃或淡,或甜或苦,皆取決于自己。
人生離不開辛酸苦辣,無論面臨怎樣的處境,都要細(xì)細(xì)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諦,總結(jié)有用的經(jīng)驗。
人生就是有苦有甜,但是卻逃不過“苦盡甘來”的規(guī)律,唯有熬得住苦,才能品嘗真正的甜。
茶泡了很多遍,就會變得平淡無味,人生也是如此,不會一直處于“苦”之中,大多數(shù)時間還是以平淡為主。
2. 關(guān)于茶葉沉浮的詩句
關(guān)于“茶”的詩句:琴茶
3. 茶葉沉浮給人的啟發(fā)有哪些
一個屢屢失憶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最后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不一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 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的問:“寶剎怎么喝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xì)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p>
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p>
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p>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p>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到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這樣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p>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么散發(fā)清香?沸水沏茶,反復(fù)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fēng)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也和沏茶是同一個道理。想要沏出散發(fā)誘人香味的茶水,水的溫度不夠是不可能;你自己的功力不足,要想處處得力、事事順心自然很難。要想擺脫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練內(nèi)功,提高自己的能力?!?/p>
年輕人茅塞頓開,回去后刻苦學(xué)習(xí),虛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單位領(lǐng)導(dǎo)的重視。
寓意: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只有專心努力學(xué)習(xí),才能獲得好的成績;想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努力的付出。任何一項成績的取得,都是與勤勞和努力分不開的。就像生活中喝茶一樣,一杯久有余香的茶,沒有足夠的水溫來泡怎么能行呢?
4. 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的清香
戒急用忍,其實就是"用忍戒急"的意思。用忍耐的態(tài)度來戒除急躁的脾氣 ,也就是戒驕戒躁 。其實就是忍耐,行穩(wěn)致遠可以用小心駛得萬年船來解釋。
“戒急用忍,行穩(wěn)致遠”出自下文:
佛曰:“浮生如茶,破執(zhí)如蓮,戒急用忍,方能行穩(wěn)致遠”。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
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fā)出人生那一脈幽香!
人生就像是品茶一樣,越品越香,要像蓮花執(zhí)著,破水而出,不與淤泥同污。
“戒急用忍”其實是“用忍戒急”的意思,用忍耐的態(tài)度戒除急躁的脾氣,也就是戒驕戒躁;其實就是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靶蟹€(wěn)致遠”,小心駛得萬年船。
5. 茶葉的沉浮原理
這句主要描述人生的狀態(tài),用茶來比喻人生中的遭遇。主要是想說,人的一生就像這杯中的茶葉一般,時而落入低谷,時而會漂浮起來走上巔峰。在陷入低谷的時候要坦然面對,不能自暴自棄,要沉下心,積蓄力量,為走上巔峰做準(zhǔn)備。
在飄起來的時候,也就是處在事業(yè)巔峰時,需要不驕不躁,為人處世都要淡然,不可忘本,始終堅持初心。
6. 茶葉沉浮給人的啟發(fā)和感受
人生如茶,總有沉浮
放下茶葉注水,看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的時候,香氣四溢,此時尤為舒暢,相信愛喝茶的朋友都有同感。
看此時杯中沉浮的茶葉,就好比我們起起伏伏的人生。
一道道沏過之后,茶葉終將沉于杯底釋出清香,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一次次波折后也總會趨于穩(wěn)定,過得舒心。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fēng)順,萬事順意的,所以人生才會有起伏。
一時的得意不能代表一世的得意,一時的失意也不能說明什么。
同樣的茶葉,選擇不同的茶具、水溫,沉浮的形態(tài)時間也會不同,就像我們一樣,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年齡之下,所面對的坎坷也不盡相同。
劉若英說,我喜歡的人生就像心電圖一樣,如果一個人老往上走,高峰也有到頂?shù)囊惶?,那一天你怎么下來?/p>
的確如此,人生的高潮總會伴隨低谷,所以面對風(fēng)雨坎坷,要像茶一樣,浮時戒驕戒躁守住本心,沉?xí)r不卑不亢腳踏實地。
有起有伏,才是生活的真諦。
7. 茶葉沉浮給人的啟發(fā)是什么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愛情,第三道淡如清風(fēng),”作家三毛說。清清靈靈一撮茶泡在水中,煥如積雪,燁若春敷,頓時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彌漫了整間小屋。 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轉(zhuǎn)的嫩嫩的芽或葉,在水的滋潤下,緩緩?fù)嗜ヮj敗的顏色,重新變得嫩綠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綠,碧綠的茶,因水而明。淺淺啜飲一口,任濃郁的香氣伴著淡淡的一絲苦澀在口中慢慢溢開,那種溫文爾雅的感覺,醇厚而甘甜,染得春色無限,倍感爽心。
我喜歡在茶香中靜享生命的美好,飲茶的過程,既是品嘗茶味的過程,也是體會人生滋味的過程。三道茶,指上三次茶的意思,常用于招待尊貴的客人,每道茶泡制的方法與所用的配料都不一樣。
這三道茶,代表著人生的三種境界,充滿了人生的哲理。 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稱為苦茶,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萬事成于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遇到坎坷。面對艱難困苦,我們唯有學(xué)會忍耐,堅守心中的信念,才會化蛹成蝶,譜寫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第二道茶,其味苦中帶香甜,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jīng)過艱難困苦的煎熬,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浸潤,人到而立之年,隨之而來的是甜蜜的愛情,溫暖的家庭,還有蓬勃的事業(yè)。當(dāng)我們在收獲甜美的果實時,須好好品味,好好珍惜。更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重新審視自己,去面對世事的一切。 第三道茶,其味淡而有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
人生百味,在嘗過酸甜苦辣之后,“淡”字卻最耐人尋味。淡,素雅寧靜、質(zhì)樸馨香、凡心的冶煉、睿智的操守、物我皆忘;淡者,樸實簡約、不苛求、不炫耀、遠離喧囂和誘惑,永葆人性本色。它是一種至美的境界,是一種對世事的釋然,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現(xiàn)實生活中,只要我們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就會坐看云起云落坦然處之,生活得寧靜從容。 佛經(jīng)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在絕望之余,找到一位禪師尋求解脫。禪師聽了后并沒有說什么,只拿出一盒新茶,兩壺水,兩只茶杯。先用溫水給年輕人泡了杯茶,問:“這茶可香?”年輕人搖了搖頭,禪師說:“不可能吧,這可是上等的鐵觀音,”年輕人又喝上一口,依舊搖了搖頭。禪師微笑著取一壺滾沸的水高高沖下,隨著茶葉的翻滾,香氣如裊裊薄霧氤氳而出,沁人心脾。年輕人由此頓悟,茶要沸水沖入后才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jīng)磨練后才能坦然美麗。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千世界。品茶已是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一種對人生的態(tài)度,或濃或淡,全在自己?!耙惶鸲嗳匚丁保芎瘸霾柚姓嫖兜娜?,便自然會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無論世事變遷,他都會保持一顆如茶水般純凈恬淡的平常心去待之,最終贏得情趣盎然的人生。
8. 茶的浮與沉人生哲理
1 月桂與秋色,難與茶比美;何來玉瓊漿,杯中香渝春。
2 吟一縷清香,享歲月時光,慵懶的午后,醉了芳華!
3 靈山產(chǎn)仙葉,名喚香渝春。一品千秋醉,忘卻浮與沉。
4 神山仙境,大師茶品,甜酣醇情,貴禮價平。
5 香氣滿園,渝久心田,春色留顏——香渝春。聞一抹茶香,享人生健康——香渝春茶葉。
6 千米峰里無機芽,醇香之間品大家;自產(chǎn)自銷性價高,養(yǎng)生饋贈乃絕佳。
7 窨茉莉清香,韻毛尖素馨;得香渝好茶,品早春馥華。
8 茗香飄自渝,人間總是春——香渝春。
9 沁人心脾的香渝春香,賞心悅目的品茶場景。
10 舀一瓢春江水,留一齒茉莉香,俞越山水的品質(zhì),香渝春茉莉香茶。
9. 茶葉沉浮蘊含的道理
這是用茶來比喻人生的沉浮,就如同喝茶的兩個動作:拿起、放下。品茶就像品人生,浮沉?xí)r才能品味出茶葉清香;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fēng)姿。
說得通俗些就是“在人之上要看得起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茶有沉浮,正如人有得失。
道家說:人生如茶。每次泡茶的時候,我都靜靜看著杯中的茶葉浮浮沉沉、一上一下,香氣就這樣肆意地蔓延開來。茶,有讓人靜心的療效。閑暇之時喝杯茶,人生中的所有迷茫和不安似乎都按了暫停鍵。茶有浮沉,正如人有得失。浮浮沉沉,正如人生跌宕起伏。
10. 茶葉的浮浮沉沉
上善若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有滋養(yǎng)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fā)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浮生若茶:
喝茶水時,你是否觀察過剛泡時茶葉在水里的情況哪?如果觀察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茶葉在水里上下浮動,浮浮沉沉.浮生若茶就取自此意,道出人生起起伏伏,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
11. 茶葉給人的啟示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利用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傳說中神農(nóng)氏為了給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險,親身驗證各種草木的藥性,“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保ā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上古傳說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但是透過這些傳說和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上古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重視茶的藥理作用。
當(dāng)然,這時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藥用價值,還不是一種日常飲用的飲料。日常生活中時常飲茶的習(xí)慣,應(yīng)該來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區(qū)多“煙瘴”,容易讓人郁積瘴氣,患上熱毒。巴蜀人后來發(fā)現(xiàn),茶有清熱解毒、除瘴氣的功效,所以他們常常喝茶,久服成習(xí),以至于將茶當(dāng)做一種日常飲料?!扼脟斡洝樊?dāng)中就曾記載:“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p>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漸被帶向全國,人們對于茶越來越重視,“茶”(cha)音正式誕生。郭璞注《爾雅·釋木》“槚”云:“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p>
飲茶是茶文化誕生的基礎(chǔ),沒有日常飲茶的實踐活動,茶文化也不可能誕生。不過,關(guān)于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一直沒有定論,各種說法莫衷一是。古籍記載,中國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茶,西漢已有飲茶之事的記載,東漢華佗《食經(jīng)》就說:“苦茶久食,益意思”記。
可以看出,連名醫(yī)華佗也已經(jīng)注意到茶的“意思”,人們不再拘泥于茶的藥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時也喜歡飲茶。這正是中國茶文化的萌芽。